无声拥抱 发表于 2015-3-9 10:53:32

有人会与手机结婚?

  清晨的北京,妮可点开淘宝,选好一家“虚拟恋人”店,挑了一款“暖男”。开场白是一段语音,是一个听起来热切的吻“mua”。接下来的三个月里,她和手机里的“虚拟恋人”卿卿我我。但是,“虚拟恋人”也在不断更换,妮可渐觉爱情如同被稀释过一样。数据显示,和她一样沉浸于手机“虚拟恋人”的,每天都有上千人。
  当然,被手机稀释不只是爱情,传统的亲情同样面临着困局。除夕夜,央视仍在电视机中“声嘶力竭”地直播着春晚,老人们习惯性地准备着一封封红包,中国人的“年俗”却悄然地发生了改变。许多人紧握着手机,目不转睛地投入到虚拟世界的抢红包中。“手机红包”让60后至00后间的代沟被迅速填平,却又将虚拟世界的隔膜引入现实,封闭的世界里只剩下方寸之间的一块小屏幕。当美味的年夜饭热气散去,“难忘今宵”响起,抬起头的瞬间,除夕已悄然结束了。
  微信数据显示,仅除夕夜就有482万人次参与红包活动,领取到的红包总计超过2000万个,抢红包最多的微信用户则抢了近800个红包。
  不得不承认,大互联网时代的手机智能运用正在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甚至生活模式。以它为载体的移动互联网对生活的改造在中国尤为明显,与之相随的深层忧虑也总是挥之不去。未来,人们的生活真的只能是这样的模式吗?
  据《2014年中美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用户对手机,特别是社交软件的依赖性更强,与美国相比翻了两番。独立研究机构olista公司的一份调查表明,近2/3的英国人表示只使用手机的简单通话功能。互联网公司分析师冯梓哲认为,美国拥有比中国更加发达的4g移动网络和种类繁多的聊天软件,但美国人更倾向于自然热情地和陌生人搭讪、聊天、认识、熟悉。可以说这才是美国普遍的社交方式。
  科技越贴近人,人越要保持自我,防止因对其过度依赖而出现“精神休克”。杰里米 里夫金在《零成本社会》一书中,对基于互联网之上的未来世界作了大胆预测。他认为,“协同共享”等观念将深刻影响未来社会经济形态。但他没有预料到的是,这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并深刻地影响着家庭生活。麦克卢汉在其名著《媒介通论》中就曾惊叹未来通讯的威力,但同时他也认为:“媒介将会是囚禁其使用者的无情的监狱,而要阻止这一点,人类必须找回自身最珍视的情感。”
  在国人每六分钟就刷一次屏幕的时代,小米科技的创始人雷军最近语出惊人:“将来,有人会与手机结婚。”但是,你真的愿意生活是这样的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有人会与手机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