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电促销这些“优惠”猫腻要当心

[复制链接]

48

主题

54

帖子

15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27 21:55: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热门营销“退全款”变“退卡”引争议

  “法国队夺冠,华帝退全款”的口号,在世界杯期间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赚足了点击量,直到法国队最终夺冠。

  然后,比赛结束奖励兑现时,在退款方式上,华帝却打了个“擦边球”:“退全款”并不等于退现金,而是退购物卡。根据华帝在京东和天猫的“退全款流程”,顾客通过申请退款可以拿到京东与天猫的“购物卡”,而非现金。购物卡可以在相应的电商平台上抵扣货款,无使用门槛。

  有不少人批评说,“退全款”变成“退卡”,是华帝耍小聪明,对消费者失信的表现。也有人替华帝辩护称,“这是内容营销的一部分,试问又有几个消费者会较真退现金呢?并且华帝也没有说退款的内容是现金,解释权归企业。”

  不同于手机等电子产品,家电产品是每个家庭必备却更新周期慢的用品,市场空间相对稳固,几乎没有人会频繁对家电产品更新换代。因此,各大家电厂商为抢夺市场份额,设计出五花八门的促销营销手段来吸引消费者“跳坑”,哪家不参与进来,就可能失去更多的市场利益。频繁的促销和各种人造购物节,让不少消费者忽视了促销当中存在的“猫腻”,“最终解释权归企业所有”这句话出现在不少商家促销广告的小字部分,也是许多商家玩文字游戏,迷惑消费者的手段。这让消费者在权益受损时哑口无言,找不到申诉的依据。那么在家电促销中,还存在些什么样的猫腻?

  猫腻1 “特价”竟比日常价还高

  家住白云区同和的韩先生看中的一款变频滚筒洗衣机,在“双11”之前价格是2899元,“双11”期间标价价格上涨为3899元,满1000减300的优惠后还要2999元。

  韩先生的遭遇并非个案。去年“双11”之后,国家发改委发布了首个“双11”信用评价报告,指出四分之三畅销品价格先涨后降,超过50%的商品实际价格上涨。中国消费者协会监测显示:539款非预售价格跟踪商品中,78.1%的促销商品并没有便宜,这些商品不在11月11日也能以“双11”价格或更低价格购买到。同时,电商平台的不易捕捉性,还让不少企业的产品定价非常多变和紊乱。

  对于“先涨价后降价”这一网购顽疾,可以说是各平台普遍存在的通病。为什么各家电商不怕也不改,甚至有愈演愈烈和变本加厉之势?不只是在集中促销中能够看到,就是在日常经营中也是屡试不爽。导致消费者常常抱怨很多商品标价是“一日三变”,让人捉摸不透。很可能平台推送出来的促销价,实际上比通常售价还要高。

  有专家表示,先涨价后降价并不能等于违反价格监管的相关规定,只有在夸大促销力度、虚构原价等情况下,才可能会面临处罚,先涨后降属于法规中的灰色地带。

  猫腻2 永远买不到的“秒杀”价

  有业内人士告诉新快报记者,家电行业内惯用的三大带有欺诈性质的促销手段,除了前面提到的先涨后降,还有有价无货和秒杀限购。

  商家促销宣称大幅降价,但当消费者去购买时却发现已经没货了,而实际上消费者根本不可能购买到这种低价产品。而商家推出的所谓“秒杀”活动,通常只是拿出极少数的商品,消费者依然不太可能购买得到。网友“Christian”就吐槽自己今年“618”期间,连续3天调好闹钟参与零点“半价秒杀”扫地机器人的活动,但每一次打开网页就显示“已被抢完”。有家电连锁卖场负责人就曾经坦言,“我们以前也做过类似的促销,现在承认错误,要通过自身的行动来杜绝这些行为。”

  猫腻3 手里用不出去的“优惠券”

  除了价格的先涨后降之外,另一种则是发放优惠券的形式。如果是全品类优惠券,其实跟现金也没什么区别。而恰恰在看似诱人的优惠面前返还的却是诸多限制的门槛较高的满减券或者特定产品的优惠券。一般的大家电产品动辄几千块钱,除非你刚好有需求,不然这些优惠券在你手上还不如几张废纸。网友“飞雪无情”就说,他今年“618”买了一台4500元对开门冰箱,送了四张1000元的优惠券,但是要购买10000元以上的单件家电产品才能使用。相比之下,华帝退无门槛购物卡对于消费者来说算是较为实惠的。

  猫腻4 虚假花式宣传为搏眼球

  让消费者眼花缭乱、难分虚实的,还有各种家电大卖场中的推销活动。有业内人士表示,在一些有奖销售中,对奖品作容易引人误解的宣传。某品牌微波炉厂商在广告中称:“买微波炉送钻石手表。”经对厂家赠送的钻石手表进行检查、鉴定发现,原来此“钻石”是人工合成的,成本低廉。

  此外,以“特价”噱头哄骗顾客。家电市场竞争充分,广告自然也就无孔不入,许多人都曾在电梯间看到楼宇广告,以耸人听闻的“跳楼价”开头,以斗大的价格冲击为噱头,以短促的时间节点结尾,从而招揽消费者前去购买。但往往却被销售员告知“来晚了”或“早就卖完了”,他在表示惋惜的同时,热情地向你介绍其他商品。而这些商品往往比广告中的商品贵出很多,让消费者有一种当了冤大头的感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电论坛

GMT+8, 2024-10-23 05:39 , Processed in 0.09218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